【药品名称】
通用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英文名:Paracetamol Suspension Drops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Hunxuan Diji
剂型:混悬滴剂
【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性状】本品为红色混悬液。
【药理毒理】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而镇痛作用较弱。本品镇痛作用的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后者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的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解热作用则可能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起作用,及可能与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小于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本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半衰期(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剂量在650mg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650mg,1~2小时后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半衰期(t1/2)为1.35~3.5小时。本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适应症】用于小儿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头痛、肌肉痛、牙痛、神经痛。
【用法用量】12岁以下儿童用滴管量取,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体重(公斤)一次用量(毫升) 一日次数
2~3 12~14 1~1.5 若持续高热或疼痛,可间
4~6 16~20 1.5~2 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
7~9 22~26 2~2.5 24小时不超过4次。
10~12 28~32 2.5~3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对胃无刺激性,不引起胃出血。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禁忌】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若症状
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一般对本品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在因
阿司匹林过敏而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服用本品后发生支气管痉挛。
3.不能同时服用含有本品及其他解热镇痛药的制剂。
4.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5.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6.如服药过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就医。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应考虑到孕妇用本品后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2.虽然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后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过本品或本品的代谢产物排出。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使用本品时可致肝脏损害。
2.本品与氯霉素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1.服用过量(包括中毒量)时,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及多汗等症状,且可持续24小时。2~4天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或黄疸。第3~5天肝功能异常可达高峰,第4~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性脑病(精神神志障碍、躁动、嗜睡)、抽搐、呼吸抑制及昏迷等症状,以及凝血障碍、胃肠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血糖、酸中毒、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或肾小管坏死。曾报道有人一次服用本品8~15g而导致严重肝坏死,并于数日内死亡。2.过量(一日量>10g)中毒的处理:服药过量时应洗胃或催吐,并给予拮抗剂N-乙酰半胱氨酸(N- acetylcysteine),不得给活性炭,因后者可影响拮抗药的吸收;N-乙酰半胱氨酸开始用时按体重给予140mg/kg口服,然后以 70mg/kg每4小时1次,共用17次;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将药物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注。拮抗药宜尽早应用,12小时内给药疗效满意,超过24小时疗效较差。治疗中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给予其他疗法,如用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
【规格】15ml:1.5g(10%)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15ml/瓶
解热镇痛药都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服用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增多,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加速而降低体温。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热。发热时吞噬细胞功能加强,抗体产生增多,不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这对保护机体是有利的,故在疾病未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服用退热药。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体温超过39℃或有烦躁不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不适时可以服用。
服用退热药时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退热药是通过皮肤散热增加而起降温作用的,因此衣服要穿得宽大,不宜直接吹风,多饮开水。
2.体温过高时退热药用量宜小,药量过大会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过多等虚脱症状。
3.退热药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的还会引起皮疹、白血球降低、哮喘发作等过敏反应,因此要求剂量正确。药片应贮藏在干燥、阴凉处,如药片表面有霉点,会增加对胃粘膜的刺激,不可再服。
通用名: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
英文名:Paracetamol Suspension Drops
汉语拼音:Duiyixiananjifen Hunxuan Diji
剂型:混悬滴剂
【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性状】本品为红色混悬液。
【药理毒理】本品为乙酰苯胺类解热镇痛药,其解热作用与阿司匹林相似,而镇痛作用较弱。本品镇痛作用的机制尚未十分明了,可能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中前列腺素的合成以及阻断痛觉神经末梢的冲动而产生镇痛,后者可能与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使痛觉受体敏感的物质(如5-羟色胺、缓激肽等)的合成有关。解热作用则可能是通过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产生周围血管扩张、出汗与散热而起作用,及可能与下视丘的前列腺素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药代动力学】口服后自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后服药可能降低吸收),吸收后在体液中分布均匀,约有25%与血浆蛋白结合。小量时(血药浓度小于60μg/ml)与蛋白结合不明显,大量或中毒量则结合率较高,可达43%。本品90%~95%在肝脏代谢,主要与葡糖醛酸、硫酸及半胱氨酸结合。中间代谢产物对肝脏有毒性作用。半衰期(t1/2)一般为1~4小时(平均2小时),肾功能不全时不变,但在某些肝病患者可能延长,老年人和新生儿可有所延长,而小儿则有所缩短。口服后0.5~2小时血药浓度可达峰值,剂量在650mg以下时血药浓度为5~20μg/ml,作用持续时间为3~4小时。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650mg,1~2小时后乳汁中浓度为10~15μg/ml;半衰期(t1/2)为1.35~3.5小时。本品主要以与葡糖醛酸结合的形式从肾脏排泄,24小时内约有3%以原形随尿排出。
【适应症】用于小儿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度至中度疼痛,如关节痛、偏头痛、头痛、肌肉痛、牙痛、神经痛。
【用法用量】12岁以下儿童用滴管量取,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体重(公斤)一次用量(毫升) 一日次数
2~3 12~14 1~1.5 若持续高热或疼痛,可间
4~6 16~20 1.5~2 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
7~9 22~26 2~2.5 24小时不超过4次。
10~12 28~32 2.5~3
【不良反应】不良反应较少,对胃无刺激性,不引起胃出血。偶见皮疹、荨麻疹、药热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会导致肝、肾功能异常。
【禁忌】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若症状
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对阿司匹林过敏者,一般对本品不发生过敏反应,但有报告,在因
阿司匹林过敏而发生喘息的病人中,少数服用本品后发生支气管痉挛。
3.不能同时服用含有本品及其他解热镇痛药的制剂。
4.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
5.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6.如服药过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时应立即就医。
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1.本品可通过胎盘,故应考虑到孕妇用本品后可能对胎儿造成的不良影响。2.虽然哺乳期妇女服用本品后在乳汁中可达一定浓度,但在哺乳婴儿尿中尚未发现过本品或本品的代谢产物排出。
【儿童用药】
【老年患者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应用巴比妥类(如苯巴比妥)或解痉药(如颠茄)的患者,长期使用本品时可致肝脏损害。
2.本品与氯霉素同用时可增强后者的毒性。
3.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过量】1.服用过量(包括中毒量)时,可很快出现恶心、呕吐、胃痛、腹泻、厌食及多汗等症状,且可持续24小时。2~4天内可出现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区疼痛、肝肿大或黄疸。第3~5天肝功能异常可达高峰,第4~6天可出现明显的肝功能衰竭,表现为肝性脑病(精神神志障碍、躁动、嗜睡)、抽搐、呼吸抑制及昏迷等症状,以及凝血障碍、胃肠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低血糖、酸中毒、心律失常、循环衰竭或肾小管坏死。曾报道有人一次服用本品8~15g而导致严重肝坏死,并于数日内死亡。2.过量(一日量>10g)中毒的处理:服药过量时应洗胃或催吐,并给予拮抗剂N-乙酰半胱氨酸(N- acetylcysteine),不得给活性炭,因后者可影响拮抗药的吸收;N-乙酰半胱氨酸开始用时按体重给予140mg/kg口服,然后以 70mg/kg每4小时1次,共用17次;病情严重时可静脉给药,将药物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200mL中静注。拮抗药宜尽早应用,12小时内给药疗效满意,超过24小时疗效较差。治疗中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并给予其他疗法,如用血液透析或血液滤过。
【规格】15ml:1.5g(10%)
【贮藏】遮光,密闭保存。
【包装】15ml/瓶
解热镇痛药都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的药物。服用后皮肤血管扩张,血液增多,血流加速,出汗增加,散热加速而降低体温。
发热是很多疾病的共同症状,小儿由于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热。发热时吞噬细胞功能加强,抗体产生增多,不利于病原体的生存和繁殖。这对保护机体是有利的,故在疾病未明确诊断前不要随意服用退热药。对有高热惊厥史的小儿,体温超过39℃或有烦躁不安、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不适时可以服用。
服用退热药时要注意以下的问题:
1.退热药是通过皮肤散热增加而起降温作用的,因此衣服要穿得宽大,不宜直接吹风,多饮开水。
2.体温过高时退热药用量宜小,药量过大会出现面色苍白、出汗过多等虚脱症状。
3.退热药有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的还会引起皮疹、白血球降低、哮喘发作等过敏反应,因此要求剂量正确。药片应贮藏在干燥、阴凉处,如药片表面有霉点,会增加对胃粘膜的刺激,不可再服。
版权声明:本文由青海虫草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永久连接:https://www.123chongcao.com/Html/chongcaoyaoyon/53193583152.html